10万德军曾击溃50万苏军,二战德军在哈尔科夫战役怎样绝地反击?_曼施坦因_集团军_战线
发布日期:2025-06-25 23:37 点击次数:84
阅读本文之前,请您先点击“关注”按钮,以便您能够方便地获取更多类似的文章,同时也能参与讨论和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不断创作的动力来源!
文 | 小泽
编辑 | t
近年来,哈尔科夫这座城市备受关注。
在当前俄乌战争激烈对抗的背景下,作为乌克兰的第二大城市,哈尔科夫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的东部区域正是俄乌双方激烈争夺的关键战场之一。
然而,这座举足轻重的城市,在90多年前的二战时期同样经历了一场惨烈的战斗,发生了德国军队成功击败苏联50万兵力的经典战役——这便是著名的“哈尔科夫德军突击战”。
展开剩余83%事实上,在“哈尔科夫德军突击战”发生之前,德军和苏军已在哈尔科夫周边展开了两次激烈的交锋。
第一次交战发生在1941年,当时正值德军巴巴罗萨计划的最后阶段。德国的南方集团军已经集结在乌克兰边境,然而由于调动和指挥上的一些失误,第4装甲军集群和第17集团军之间的战线逐渐出现空隙。为弥补这一漏洞,南方集团军下属的第六军团被指派夺取哈尔科夫,并与苏军展开了以师级为单位的战斗。
当时,哈尔科夫由苏军第38集团军防守,考虑到哈尔科夫是苏联的重工业基地,尤其是著名的坦克生产厂,苏军的战略目标是拖延时间,尽可能拆卸并转移哈尔科夫的工业设施到大后方,以此保证生产不受影响。经过五天的激战,德军最终攻占了哈尔科夫。
哈尔科夫的失守意味着德军南方集团军已沿乌克兰边界形成了一条稳固的战线,随时威胁着苏联的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地区。
1942年,苏联发动了反攻,希望重新夺回哈尔科夫,但由于低估了德军第6集团军的战力,并且在战略上出现误判,苏军在哈尔科夫的第二次会战中遭遇了巨大的失败。
最终,苏军损失惨重:24万人被俘,2026门火炮、1249辆坦克被摧毁或缴获,而德军则仅损失了2万人。
然而,在长达半年多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后,苏军士气逐渐恢复。
1943年1月19日,苏军决定改变策略,策划围攻顿巴斯地区的德军,组建了西南方面军的突击集团并开始进攻哈尔科夫周边地区。
此时,德军主力已经不再是唯一的威胁,匈牙利军和意大利军的部队也驻扎在德军的两翼。在苏军猛烈的攻势下,匈牙利和意大利军迅速崩溃。利用这一机会,苏军成功突破了德军防线,开始逼近顿涅茨河。
1943年2月16日,苏军攻占了哈尔科夫。对于苏军而言,这场战役标志着自苏德战争爆发以来,第一次在正面战场取得重大胜利。士气大振的苏军,轻敌心态日益明显。
然而,这一切并没有令德国失去冷静,希特勒得知哈尔科夫失守后,愤怒至极。即使炮火连天,他也亲自赶往德军南方集团军指挥部。他原计划更换曼施坦因,但考虑到局势紧急,决定暂时搁置换帅计划。尽管如此,希特勒依旧命令曼施坦因立即夺回哈尔科夫,否则将面临惨重后果。
此时,曼施坦因意识到,当前德军的兵力仅为十万,而苏军则有五十万的兵力,占据绝对优势。面对如此不利的局面,他深知,如果没有独特的计策,自己必将走向失败。
曼施坦因深知,苏军此时正处于骄傲自满的状态,急于求成,过于深入推进。正因如此,他决定利用苏军的轻敌情绪,故意拉长其战线,逐渐让苏军陷入困境,然后通过出其不意的突袭,打乱苏军的部署。他深信,一旦成功击溃苏军的西南军主力,夺回哈尔科夫便是轻而易举。
果然,苏军在大胜的鼓舞下,逐渐失去了战略深度,部队深入敌境,补给线远远超出了有效范围。
曼施坦因开始实施他精心策划的反击战术。
如同中国战国时期的马陵之战,曼施坦因将行动分为两个阶段。首先,他通过诱敌深入,拉长苏军战线,制造有利时机进行伏击。其次,他计划在苏军主力陷入困境时,集中兵力反攻哈尔科夫,夺回失地。
在曼施坦因的指挥下,德军第48装甲军率先发起猛攻,迅速打击苏军西南方面军的右翼,随后其他装甲军展开进攻。德军的猛烈反击使苏军措手不及,损失惨重。最终,苏军仅剩下25辆完好的坦克,丧失了进一步推进的能力,退守变得异常艰难。
战斗的结果是,德军成功歼灭了大部分苏军在第聂伯河的集群,苏军的反击力量几乎丧失殆尽。与此同时,苏军为了应对惨败,急忙调动其他军队进行反攻,但由于主力已被击溃,苏军已失去先机,战线漏洞显现。
在此背景下,曼施坦因及时调整战术,派遣十七个师和坦克集群展开攻击,迅速突破苏军反击的侧翼。不到几天,苏军的反攻便转为防守,德军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经过数日的激烈战斗,曼施坦因终于在8天后重新夺回了哈尔科夫,完成了令人震惊的逆转。
此战,曼施坦因以十万兵力击溃了苏军五十万部队,德军反击的成功令苏军损失惨重,超过八万人伤亡,其中4.5万人阵亡或失踪,超过4万人受伤。曼施坦因因此声名大噪,成为战史上的传奇人物。
发布于:天津市相关资讯
